转自农资宝典农业
4月11日,中国种子协会专项考察组深入内蒙古通辽市,就2025(第七届)青贮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青贮品种展示会筹备工作展开全维度调研。作为全国青贮产业发展的年度盛会,本届大会将于9月在通辽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于4月1日全面启动,旨在汇聚全产业链智慧,推动青贮产业从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到产销对接的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当日,由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蒋协新带队,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兼中国种子协会副秘书长王玉玺、青贮分会会长成广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少昆、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邓娴等专家团队,联合众多头部企业高管组成专项考察组,在通辽市农牧局副局长马海峰等陪同下,深入科左后旗查金台牧场三分场,参观了青贮饲料储存加工现场,并就养殖情况与牧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随后,在召开的青贮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上,马海峰副局长详细介绍了通辽市在青贮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筹备青贮产业融合大会暨品种展示会的筹备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李少昆对通辽市打造百万亩青贮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田、推动种养殖业提质升级的宏伟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企业代表,结合调研实际,纷纷就青贮产业的发展发表了独到见解。此次座谈会由青贮分会会长成广雷全程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种业发展处处长苏敏莉座谈会上表达了对考察组的欢迎,她表示通辽市作为国家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举办青贮大会优势明显,政府层面,将大力支持,做好服务保障。
从产业生态到技术创新,从政策支持到区域禀赋,通辽以五大核心竞争力筑牢全国青贮产业标杆地位——
1.产业基础雄厚,农牧循环生态完善
通辽市是兼具50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与1000万头牛羊养殖的地级市,形成“为养而种、种养循环”的良性生态链。全市饲草总储备量达2400万吨,全市年产玉米秸秆1000万吨,有效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作为“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2024年通辽全市牛存栏量达395.5万头,年出栏155.33万头,全国每30头牛中就有1头来自这里,“通辽牛肉”区域品牌价值达271.60亿元。
2.区域种植优势明显,种植规模稳步扩大
通辽市作为世界“玉米肉牛带”核心区,70%耕地集中于玉米种植,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极适配青贮玉米生长。同时,充分利用发展青贮玉米的政策红利,深入实施“粮改饲”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工程及自治区“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2024年全市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53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较2023年增长5.8%。其中,科左后旗以186万亩的种植规模位居首位,占全市总量的33.8%。科左后旗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理念,按照“1头牛配套1亩玉米1亩青贮”的标准,亩均产量3.5吨以上,保障95万头存栏牛的饲草需求。
3.技术创新领先,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辽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集成推广青贮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聚焦“北斗导航播种+精准水肥管理+专业化收储”全链协同。科左后旗1600亩核心示范区推行“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模式,浅埋滴灌区保苗密度达5500-6000株/亩,水肥利用率提升10%,单产较传统种植提高5%以上。在全市开展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高淀粉、高纤维品种。针对科尔沁沙地特性,推广浅埋滴灌大小垄种植技术,构建“监测-防控-指导”全流程体系,推广带籽粒破碎装置的专业化机械收割,收储严格执行干物质30%-40%、粗蛋白≥7%标准,饲草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保障青贮饲料营养价值。
4.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牧民增收
全市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浅埋滴灌技术,实现“种、收、储、销”一体化,1亩青贮可替代100亩天然草场载畜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科左后旗以“四好”模式种植,即最好的地、技术、品种、管理,每亩节省精粗饲料成本约1800元,母牛繁殖成活率从65%提升至80%以上;商品化青贮每亩纯收入500至800元,较传统粮食玉米增效480至1030元。
5.政策集成赋能打造青贮产业示范样板
通辽市强化政策协同,将玉米单产提升、绿色高产高效、看禾选种平台搭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拓展、科学施肥增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发放、保护性耕作推行、土地深松等一系列由国家和自治区部署的重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统筹,精准聚焦青贮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全力以赴打造出多个以青贮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为核心,兼具高产量、高品质特征的示范样板。通过推行“六统三化”生产模式(统一种子、耕种、管理、收获、青贮、销售,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重点培育10个以上典型青贮种植主体。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兼中国种子协会副秘书长王玉玺针对大会的筹备情况和种植方案发表意见和建议。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在总结中指出,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将会向内循环转移,这对农牧业而言是一大契机。而通辽本地50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础,1000多万头牛羊养殖基础,是发展青贮产业的好地方,也是举办青贮大会的好地方。要立足优势,推动“农牧结合、科企结合、产业融合”,打通产业生态链、利益链,助力我国青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客服QQ